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测试)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名字: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1、单选题(10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下列不可以用来判断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察看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
C.在火焰上放置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分析】
化学变化的特点是生成新物质。ACD分不要说明了有炭黑、水、二氧化碳这类新物质生成,可以用来判断蜡
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是蜡烛燃烧随着的现象,这类现象只可以用来帮助大家判断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也就是说,有的化学反应会发光放热,但发光放热的并未必都是化学反应。
2、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实验现象与预计的有出入,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有关资料
C.舍弃实验
D.第三实验
【答案】C
【分析】
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高效学习办法,间接经验也非常重要,故正确;B、也可以查找有关资料,探究缘由,故正确;C、觉得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不对的,没探究精神,故错误;D、首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否常见状况,故正确。故选C。
3、在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什么结论需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得出的
A.蜡烛可以燃烧
B.蜡烛的颜色是白色
C.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D.蜡烛容易熔化
【答案】A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颜色、密度、熔点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是物质化学性质,故答案为A。
4、下列不可以用来判断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的是 ( )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察看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B.蜡烛燃烧时发光、放热
C.在火焰上放置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D.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B
【分析】
化学变化的特点是生成新物质。ACD分不要说明了有炭黑、水、二氧化碳这类新物质生成,可以用来判断蜡烛燃烧发生的是化学变化。B是蜡烛燃烧随着的现象,这类现象只可以用来帮助大家判断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也就是说,有的化学反应会发光放热,但发光放热的并未必都是化学反应。
5.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掉落的无色溶液,要确定它是不是是稀盐酸.你觉得应该用下列哪种办法最能获得认可的结果
A.猜想假设 B.上网查资料 C.进行实验 D.交流讨论
【答案】C
【分析】
A、猜想假设只不过对问题的可能性进行适当的推断,不可以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不是为盐酸,故该做法错误.
B、上网查阅资料只不过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可以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不是为盐酸,故该做法错误.
C、通过进行实验与对实验现象的察看、记录和剖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气体是不是为盐酸,故该做法正确.
D、交流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健全,不可以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可以通过猜想假设确定该无色气体是不是为盐酸,故该做法错误。故选C。
6.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需要进行如下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摇匀后,再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保持温度5分钟;
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
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保持温度5分钟;
⑤察看实验现象.
以上实验步骤最适当的顺序应为
A.①→④→②→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
【答案】B
【分析】
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第一要控制实验的温度,第二注意指示剂→碘液的加入顺序,最后察看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其实验步骤应该如下: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2毫升淀粉溶液,再加入药品→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放置5分钟,然后需控制温度→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冰块、沸水和37℃水中保持温度5分钟,再加入指示剂→③向各试管滴入1滴碘液,最后察看实验现象→⑤察看实验现象。故选B。
7、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察看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用燃着的火焰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不可以复燃
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答案】C
【分析】
考试试题剖析:A、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故A正确;B、蜡烛受热融化,故B正确;C、白烟为石蜡小颗粒,可以被重新点燃,故C错误;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D正确;
8、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化学的一个要紧办法是( )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
【答案】C
【分析】
考试试题剖析: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化学的一个要紧办法是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具备哪种性质,答案选C。
9、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如下图所示的两个集气瓶中,出现的现象是。
A.a熄灭,b更旺 B.a更旺,b熄灭
C.a、b都变旺 D.a、b都熄灭
【答案】B
【分析】
考试试题剖析:氧气支持燃烧,会使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会使木条熄灭。
10、下列采集人体呼出气体的操作正确的是 ( )
A.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从上往下直接盖住瓶口
B.采集好呼出的气体,飞速从水中取出集气瓶,盖上玻璃片
C.将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后取出,正放在桌上
D.集气瓶集满气体后,放在水中,等用时再从水中取出
【答案】C
【分析】
考试试题剖析:玻璃片应从一侧往另一侧推,玻璃片应在水中盖住,不可以取出后再盖,集气瓶集满气体后不可以放在水中。
1、填空题(每空5分,共40分)
11.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1、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注意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状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飞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2s后取出,察看火柴梗碳化状况.
(察看与考虑)
发现火柴梗的________ (填“a”、“b”或“c”)处最早碳化.
(深思与结论)
实验结论:________ 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是什么原因 ________ .
探究2、探究石蜡的成分.
小刚同学点燃的一支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烧杯(如图),察看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将烧杯飞速倒转过来,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剖析与结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________ ,由此说明石蜡中肯定含有________ 和碳元素.
【答案】a;外焰;与氧气接触面积大,燃烧充分;水和二氧化碳;氢元素
【分析】
【解析】
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因为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早变黑;
由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是什么原因与氧气接触面积大,燃烧充分;
【剖析与结论】由题意可知,由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由此说明石蜡中肯定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12.通过下列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1)菜鸟鼠放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_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瓶壁和液面会出现一些白色的固体物质说明__________
(3)夏季盛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常附有一层水珠,说明__________
【答案】(1)空气中含有氧气 (2)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3)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来
【分析】
考试试题剖析:(1)菜鸟鼠需要呼吸氧气才可存活一段时间,所以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空气中含有些二氧化碳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导致瓶壁和液面会出现一些白色
的固体物质。
(3)夏季盛放冰块的杯子外壁常常附有一层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