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到岁末年初,全国成千上万的考生徘徊在艺术招生院校门前,试图挤上艺术高考考试这辆列车,蓬勃发展的艺考热,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无法避免的问题。
然而相比以往,今年不少高校调整了招生政策,个别艺考大省考生报名人数比往年有所降低,对此,有教育界人士称,持续近十年的“艺考热”在2008年出现拐点。面对日趋激烈的角逐,顾此失彼的艺术教学资源,很难预测的就业前景,考生和父母对艺考的狂热是不是真的开始“降温”?
[b]艺考:高等教育普准时代的全民艺术梦[/b]
从2008年1月17日开始,作为今年甘肃艺术类考试考试知识点的兰州艺术学校里一直热闹非凡,在从西北五省区赶来参加高考考试艺术类专业报名和考试的学生和父母眼里,这里就是“梦开始的地方”。开考首天,前来报名的考生就超越了300多名,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将一直持续到3月底。
2月23日,来自青海玉树的马文芳在兰州大学医学院校区考试知识点参加了兰州大学美术专业的考试。虽然自我感觉发挥得很好,但对于是不是能被录取她心里没底。
2007年6月,马文芳参加了全国普通高考考试。300分出头的成绩,让她与本科院校无缘。“专科能上,但我就想上本科。”经过多方咨询,她决心选择一条新路——考艺术专业。
“拿到艺术类专业测试过关证将来,文化课的成绩就不成问题了。”抱着这个与大部分人一样的想法,马文芳从最基本的素描训练开始学习美术。为了使命中率高中一年级些,马文芳选择了5所院校。这意味着,她要在2月18日至3月4日期间,辗转于兰州和西安,分别参加5场专业测试考试。
“看到艺考的火暴场面已经感觉到了挤‘独木桥’的重压,但艺术考试毕竟是达成我大学梦想的一条捷径,我不会随便舍弃。”马文芳这么觉得。但她也不无忧虑,假如不可以如愿以偿地考上本科院校,那样这一年来的学费、纸张费、颜料费近两万元的开支“打水漂”了不说,还会愧对爸爸妈妈。
和马文芳一样的艺术类考生人数多年来不断攀升,统计显示,2007年,安徽有近4万人考试报名艺术院校,比2006年增长了三成;河南艺考学生达8.2万人,比2006年增加四成;考生总数70多万人的山东更是创历史新高,达到16.9万人,也就是说平均不到5个人就有一个艺术类考生。
[b]艺考热2008年出现“降温”[/b]
虽然今年艺术类招生考试现场人头攒动,但依旧能感感觉出艺考在悄悄降温。
在兰州艺术学校,一位和孩子一块报名的父母说:“目前艺术类专业的就业形势非常不好,刚毕业就失业,不少父母都不支持孩子学了。”这位父母说他的孩子从小学钢琴,文化课不可以,迫不能已才考艺术类。“假如孩子的文化课好一些,我肯定让他学理科,把弹琴作为喜好。”
在兰州城关区民主东路街一家美术培训机构,美术老师告诉记者,这两年针对高考考试美术专业学习的学生少了,50多个学生中只有不到10人,而前几年培训机构一半的生源都是高中三年级学生。
艺考大省山东今年报名参加高考考试艺术类专业考试的考生数目初次降低。来自山东教育部门的数据显示,虽然今年山东高中段生源将达到最高值,但艺术类考生报名总人数不升反降,约为16.1万名,比2007年降低8000人左右。
不只总人数降低了,更要紧的是广大考生及父母对艺考的态度也愈加理性了。据甘肃招生办公室员工介绍,前几年艺考中存在的“广泛撒网,多考学校,多报专业”现象少了不少,考试有如赶场的局面也鲜见。
同时艺考生高昂的经济投入,也使不少考生和父母不能不三思而行。“以美术生为例,从高中开始到大学毕业,花费十几万元非常正常。即便跨进高校大门,四年的学费、生活成本至少也要近6万元,每年要高出普通文理类专业四五千元。家有个艺考生,对家庭肯定是一个沉重负担。”采访中,一位美术培训机构的老师如此说。
除此之外,考生还要面对艺术类专业录取比率远远低于其他专业的现实,因为考试报名人数持续上升,相比招生比率却有所降低,艺术高考考试生的录取困难程度已远远超越文理科普通高考考试生,还不到20%。因此,艺考不再是考生和父母心中可以绕过文化课成绩门槛,通往大学的“捷径”。
[b]热效应背后的冷考虑:“艺考热”该降温了 [/b]
有关专家觉得,一些文化课较差的学生转考艺术院校,如此的艺术教育已误入歧途,不符合艺术教育的规律,短期虽能达到升学的目的,但抹杀了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
据悉,20世纪80年代前,全国只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十几所艺术类院校。但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校纷纷开设艺术类专业,艺术教育规模急剧扩大,现在,全国仅艺术类院校就达30多所,还有更多的综合性大学办起了艺术专业。
“经过持续多年扩招,办美术专业的院校愈加多,其中不少院校办学水平低,导致了教学资源与教学需要的断层。”西安美术学院一名负责招生的老师觉得,高校应调整好办学方向,防止盲目跟风办专业,提升教学水平,才能吸引生源,培养出好的艺术人才。
兰州第十四中学政教处主任武诤说,学校不可以仅仅为了提升升学率,鼓动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走“美术捷径”。父母也不该“病急乱投医”,不管孩子对艺术是不是感兴趣、有专长,就强迫孩子临时“转行”。其实假如学生文化基础不好,或者对艺术缺少兴趣,即便勉强毕了业,在人才市场上也毫无竞争优势。
长安画社兰州分社经理何奇觉得,艺考热让不少的学生为了应付高考考试的打折政策而“爱”上艺术,无疑这是艺术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当艺考降温之后,资源将优化并集中于有潜质的受教育者,这也是艺术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