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册《孙权劝学》同步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分析
1、字词书写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猎(_______) 编纂(_______) 卿言多务(_______)
遂拜蒙母(________) 刮目相待(______)
2、选择题
2.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B.蒙辞/以军中多务
C.蒙/乃始/就学
D.非复/吴下阿蒙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意思的解释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古时候君对、长辈对晚辈的称谓)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候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时候对自己家里兄长的尊称)
4.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但当涉猎 当之无愧
B.自以为大有所益 多多益善
C.见往事耳 往事不堪回首
D.卿今者才略 卿今当涂掌事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一样的。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剖析有误的一项是
A.“刮目相待”指用新的见地来看待;“吴下阿蒙”泛指学识浅陋的人。这两个成语均源于本文。
B.文章中,孙权对吕蒙是认真相劝,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由于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7.讲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
但当涉猎 _______________
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_____
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
8.默写句子。
孙权建议吕蒙使用的学习技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权劝学》中描写孙权劝学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__》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__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_____》《诗》《_____》《_____》《春秋》等书。
2、综合性学习
10.语文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
2019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念书日”,学完《孙权劝学》一文后,遵义某校初一班决定拓展以“好念书·读好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补充完整。
好念书,念书让生活变得充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针对以下发言,给在场的校长提一条建议,注意语言得体。
甲同学:互联网年代,信息量非常大,可以看的书不少,但,面对茫茫书海,大家不知从何下手。
乙同学:大家目前太忙了,要做那样多题目,哪有空闲读课外书?
丙同学:大家读过不少书,但读后比较容易忘记,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多。
向校长提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将在4月25日拓展念书推荐会,但张伟因要参加书法比赛而没办法参与本次活动,他打电话向班主任陈老师请假一天,他该如何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3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乙)盖汝好学,在家足可念书作文,说明义理①,不待离得远远的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可以这样,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于俗务,不能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不过伎两个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爸爸妈妈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知识。②膝下:这里指爸爸妈妈。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两个:原指不正当的方法,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1.讲解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
(2)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
(3)然今遣汝者(________)
(4)力改故习(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3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盖汝好学,在家足可念书作文,说明义理。
13.(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原因是什么?(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是什么原因什么?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14.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什么样的一同点?从写法上看又有什么不同?
写作目的:__________
写法上:(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分析
1.shè zuǎn qīng suì guā
2.B
【分析】
B项,依据主谓间要停顿的原则,“蒙辞以军中多务”正确的朗读停顿为:蒙/辞以军中多务。故选B。
3.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汇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必须要先翻译句子,了解句意然后再讲解词汇,并应该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状况,平常应该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容易见到的文言词汇。D项有误,“大兄”的意思是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D
【分析】考试试题剖析: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识记。A项,应该/承当,承受。B项,益处/愈加。C项,历史/过去的事情。D项,都指古时候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故答案为D。
5.D
【分析】
A.《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B.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为司马池之子。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6.C
【分析】
C项,不是“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而是“侧面”表现。故选C。
7.推托 粗略地阅读 经过 重新,另外
【分析】
“蒙辞以军中多务”句意是: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原因来推托。辞:推托。
“但当涉猎”句意是: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涉猎:粗略地阅读。
“及鲁肃过寻阳”句意是: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过:经过,到达。
“即更刮目相待”句意是:就要用新的见地来看待。更:重新。
8.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卿今者才略, 非复吴下阿蒙!
【分析】本题是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试试题。默写题不论分几个种类,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适合的诗句,三是答卷时不可以写错别字。本题中应该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是:涉,卿。
9.(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2)《易》 《书》 《礼》
【分析】
10.(1)读好书, 念书让思维变得缜密。
(2)校长你好,大家学校每周可以专门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自由阅读吗?
(3)陈老师,你好,我是张伟,我因要参加书法比赛而没办法参与25日学校拓展的念书推荐会,特向你请假一天,可以吗?
【分析】
(1)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让人难忘的特征,有非常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考生答卷时第一要知道标语(或口号)的特征,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须符合“好念书·读好书”活动主题即可,依据例句进行仿写。
点睛: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用途的口号。标语有哪些用途是便于“造势”,形成一种环境。设计主题语、宣传标语:非常重要一点是紧扣活动主题,第二注意语言的简洁精练,可用句式比较整齐的两个句子,有时应该注意题目是不是有对修辞的需要。
(2)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需要:第一要在准确知道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些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需要,依据具体状况确定用口语还是用书面语。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能力。要依据对话中提到的现象,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请假条的理解与学会。写请假条时,第一行居中写“请假条”三字。第二行顶格写称呼,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完成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另起一行顶格写“敬礼”。然后右对齐写名字与日期。在正文部分应该注意写清请假是什么原因和时间。
11. 用 经过 派
12.(1)士别3日,就要另眼看待了,长兄了解这件事太晚了啊!
(2)假如你好好学习,在家也可以念书写文章,弄了解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
13. 甲文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原因是通过博览全书,可以获得教益,知道历史经验教训。 乙文朱熹由于自己不可以常陪儿子学习,就让他拜师求学,也劝儿子珍视光阴、努力向学。
14. 都是劝说其他人好好学习,勤奋念书。 甲文既有委婉劝说,也有侧面描写。 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劝说。
【分析】
甲文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目前当权管事,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不过叫你粗略地阅读,知道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哪个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常常念书,自己感觉获益不少。”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块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目前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如何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妈妈,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文译文:
假如你好好学习,在家也可以念书写文章,弄了解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离得远远的爸爸妈妈,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可以如此,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可以指望你了解这个道理。但目前叫你出外从师是什么原因,是担忧你在家为俗务所缠身,不可以专心念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期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也没朋友和你一块探讨,增开眼界,所以要叫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小心,那样我对你还有期望。若不是如此,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没两样。将来回来,又只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了解你筹备用哪种面目来见你的爸爸妈妈亲戚同乡和老友呢?记住!记住!“天天晚上睡觉前,想想自己今天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对得起我们的生命吗?”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1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必须要先翻译句子,了解句意然后再讲解词汇,并应该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状况,平常应该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容易见到的实词。本题应该注意的词汇是:故:旧的,原来的。
1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大家在翻译的过程中,只须字字对译,不丢关键词,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能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应该注意重点词汇,必须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字语。重点词汇:更:重新。汝:你。
1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重点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的需要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有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甲文中孙权劝导吕蒙要学习的原因是通过博览群书,可以获得教益,知道历史的经验教训。乙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一是担忧儿子在家被俗务耽误,不可以专心学习;二是父子之间不想日夜督促;三是在家没朋友、没见识。
14.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肯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剖析、对照辨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升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剖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两文都是在劝谏其他人好好学习,勤奋念书。甲文既有委婉的劝谏,又有侧面烘托;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