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起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学会常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推行挫折教育中父母易犯的两个错误
错误1、父母不帮孩子总结败因
粘先生:在社区举行的孩子才艺比赛中,最后只有三个小朋友获奖,他们在台上喜笑颜开。台下没得奖的孩子默默无语、表情严肃,大家当父母的也是这样。后来有个女生扁着嘴小声抽泣,接着所有没得奖的孩子也都哭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只能安慰孩子:没关系,输就输吧,得奖的小朋友还没咱们演得好呢。
专家:
孩子为比赛输了而哭并不是坏事,既是情绪的自然发泄,也是一种争强好胜、需要上进的表现。此时父母不可以告诉孩子输就输吧,没关系,不然会助长他无所谓的心态,而是应该帮助他剖析失败缘由,认识到我们的不足,才能让孩子有收成。
错误2、父母把想法强加给孩子
冯女性:在婴幼儿园举行的公开课上,不少孩子并不想发言,小手偶尔抬起一点又立刻放手,再扭头看看母亲的脸色。不少母亲都拉着脸、紧皱眉头,用期待的眼神需要孩子尽快发言,于是孩子不能不勉强举手。
专家:
父母第一需要改变我们的观念,不要把想当然的想法强加在孩子头上,给孩子更多选择,让他做喜欢的事情,真的从内心去激起抗挫能力,了解跌倒了该怎么样爬起来。
挫折教育的四个阶段挫折
教育不可以一蹴而就,父母应该分为四个阶段按部就班地对孩子进行治疗。
第一阶段:培养孩子的信赖感。适用年龄:0~1岁,低幼阶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后就应该开始。这个阶段的孩子需要父母格外的照顾与养育,父母应该积极的与孩子打造健康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对家人及环境产生美好的信赖感觉,为与孩子的交流打下基础。
第二阶段: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适用年龄:1~3岁,婴幼儿阶段。
当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确保安全的首要条件下,让他一个人独立去完成,不要一直抱着或者帮他迈步等。孩子动作进步的同时也是心理的不断进步健全。孩子稍大后,可以让他试着料理我们的生活,在自理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并迁移到未来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阶段:培养孩子心理的独立性。适用年龄:3~5岁,婴幼儿园阶段。
平常大家总会教育孩子要乐于助人,并且也在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然而有时需要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却给予过多帮助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依靠心理。只须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就鼓励他独立去做。
第四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年龄:5~6岁,学前阶段。
孩子步入课堂后,传统的教育看重数理逻辑和语言表达能力,但这只是学习的一个层面,更要紧的是要培养他的求知欲,独立考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少孩子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就是他在考虑问题的表现,此时,父母应该耐心解答,即便是自己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也不要怕丢面子,可以和孩子一块查阅书本、进行试验来探讨。
真的的挫折教育应该注意6点
1、挫折教育不能突击进行
有的父母会带孩子参加一些打着挫折教育旗号的练习营的活动,经受所谓的挫折教育。
那样让大家来看看心理学家是怎么样讲解挫折的: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因为遇见障碍和干扰,其需要难以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况。所以我觉得挫折应该是在没筹备的状况下出人预料地面临的各种生活难点。假如已经有了筹备,那样这种挫折教育也就部分地失去了意义。这类练习营无疑是有筹备的,所以我不觉得他们真能起到用途。
日常的很多挫折总是出目前不经意间。只有经受得住那些忽然即将来临的挫折的考验,才能说是挫折教育的成功。因此孩子的挫折教育应在日常潜移默化地进行,而不可以通过某些活动来突击达成。
2、挫折教育不是不提供任何帮助
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赖我们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孩子将来克服更大的困难奠定基础。对于孩子来讲,有的挫折可能在成人看来微乎其微,但对他们来讲则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譬如孩子摔倒了之后让他一个人爬起来,这对他来讲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但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假如孩子摔倒了,大家不去扶他,也没任何表示,那样他以后就大概变得比较冷漠。
因此,在遇见类似问题时,大家未必要袖手旁观,而是需要通过适合的方法传递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办法。
譬如,看他摔倒了,大家可以参考他摔的程度来判定是不是需要去扶他一把,而不可一概冷漠待之。有些时候,他不把摔跤当回事儿,大家也就不需要去强调他摔了这事。有些时候,他明显摔痛了,大家可以去扶他一把,帮他摸摸摔痛的地方。但扶他的时候不要表现的大惊小怪,表达出大家的关心就能了。这种帮助会带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他也因此从爸爸妈妈身上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以后就会愈加勇敢的去面对各种挫折,并掌握了以同样的方法去关心别人。
假如孩子能通过我们的力量完成一些活动,积累一些经验,孩子就可以客观地认识我们的能力,从而产生一种欲望和信心。如此,在历程挫折时,孩子就不会被所遇见的困难所吓倒。
3、并不是让孩子历程的挫折越多越好
哪个不期望孩子一生一帆风顺?但生活沉浮,岂能如大家所愿。孩子成长的过程一直都不缺少挫折想做某件事,但能力达不到,因此需要依靠成人的帮忙;与小伙伴玩耍,我们的玩具无端端被更强势的孩子抢走;上婴幼儿园、上学后挨老师批评或者某些事情做的非常不错,别的同学遭到表彰,而自己被老师忽视所有这所有都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因此,挫折教育的机会比比皆是,大家再也不需要人为的给孩子制造机会去经受磨难。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挫折无论怎么样都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过多的挫折,会使孩子失去自信心,变得自卑和软弱,产生紧急的挫败感、恐惧感,最后对目的失去兴趣,甚至致使某些心理问题。
4、小孩子也可以让他经受一些挫折
不少爸爸妈妈觉得挫折教育是孩子长大未来的事情,因此不舍得让小孩子受一丁点儿的委屈。事实上,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做起。如此,孩子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就会获得承受挫折的能力。譬如,不要一味地以孩子为中心,由于一旦环境变化,他就大概由主角变为配角,甚至根本受不到看重。
因此,让孩子学习适应各种角色的转换,调整心态适应环境等等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练习内容。除此之外,延迟满足、让孩子承担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都是挫折教育的有效方法。
需要强调的是,挫折教育并不是忽视孩子的感受与情绪。相反,大家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感受与情绪,一旦他有挫败感,就准时跟孩子交流,表达对他那种挫败感的理解。譬如,孩子由于某项需要没被满足而伤心时,大家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示理解,然后紧紧的抱着他,轻轻拍拍他的背部,冷静的等待他平息下来。这就等于给了他一种心理能量,他的负面情绪也就非常快平息下来了。
5、挫折教育不能封闭进行
要提升孩子抗挫折的能力,最好多带他外出,多接触小伙伴。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孩子发现与自己不一样的看法,从而更好地认识别人和自己。这种磨练能够帮助提升孩子的耐挫力。只须与小伙伴为伍,孩子就不可防止地历程一些挫折,如看法不同,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如此他就会在持续的磨练中掌握怎么样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与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维持我们的地位。其次,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6、挫折教育的重点在改移情别恋态
抗挫折能力强弱与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心态。我过去在多次演讲中提到如此一个事实假定你遭遇一场变故,兜里仅剩100元,除此之外一无所有。假如你是一个心态积极的人,那样你就会想:幸好我兜里还有100元。我留下10元,作为今天的生活费,其余90元投资....。。之后,你就会借助这100元创造一个光明的将来。相反,假如你是一个非常悲观的人,你就会如此想:完蛋了,除去这100元,我一无所有了。要不了两天,我就连饭都没得吃,只有等去世了。我如何会落到如此的地步呢?于是,在这种悲叹声中,你就彻底倒下了。
挫折教育一个特别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就是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不管遭遇什么,假如爸爸妈妈能引导他看到这个事件背后积极的意义,再想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且,这个方法行不通,再想别的方法,那样,孩子在这种引导下成长起来,他自然就会成长为一个勇于面对所有困难的坚强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