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美狄亚的复仇之舞》激昂、澎湃、震惊;合唱曲《Go! Lovely Rose》、《 赶牲灵》甜美、高亢、活泼……曲目高深复杂、表演精湛精彩,2015年3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交响乐团和学生合唱团在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双双第三获得全国展演一等奖。
一支“国际水平”的“非专业”队伍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艺术团获得如此辉煌的成绩,绝不是偶然。早在十余年前,这个“业余”的学生音乐团体就已经在国际上获得过金奖,其“专业的水平”在海内外声名远扬。
2001年7月,在荷兰凯尔格拉德市举行的第十四届国际音乐节上,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交响管乐团在著名指挥家曹鹏教授的指挥下,一举获得音乐节“交响管乐”项目比赛第三组的一等奖,获得国内在国际交响管乐项目比赛中零的突破,令世人瞩目。2003年7月,在瑞士因特拉肯“神女峰”国际音乐节管乐比赛上,上海交大学生交响管乐团在曹鹏教授指挥下,又以96分的高分夺得B组金奖1、,再一次在欧洲管乐比赛中荣获殊荣。2009年,乐团在欧洲管乐比赛中又获得银奖,显著增强了中国高校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作为教育部“优雅艺术进校园”的指定团队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乐团已经在上海各高校演出了40余场次交响音乐会。学校聘请专家担任乐团专业指导,使业余建制的学生交响乐团演奏水平是“准专业”的,而在理解、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方面,是“超专业”的。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交响乐团历经多年精心打磨,已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乃至上海的文化名片。丰富多采的课外文静活动,陶冶着学生们的情操,亦使学校“崇尚文静、重视美育”的办学传统内涵得以充实、发扬和延伸。
一位卓越艺术家塑造的“音乐名片”
上海交大学生交响乐团获得叫人瞩目的成绩,乐团的指挥曹鹏教授功不可没。曹鹏教授予上海交通大学有着不解之缘。1981年他即受聘上海交通大学教职工室内乐团指挥;1986年,上海交大交响乐团被上海教委命名为上海大学生交响乐团,并正式聘请曹鹏教授为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自从担任上海交大学生交响乐团指挥后,曹鹏教授每周都要亲自指导学生。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狂风暴雨,他一直按时出目前学校的排练厅,连续几小时站在那里,不放过每个音符。曹鹏教授音乐常识广博,并积累了丰富的指挥经验,擅长练习管弦乐队和提升演出水平,他的指挥风格既气势磅礴,又丝丝入扣,强烈时气势如虹,细致处玲珑剔透;他指挥的音乐能使所有演奏者和听众深刻地感觉到交响音乐强大内涵。多年来,曹鹏一直为上海交大新年音乐会和迎新音乐会的演出担任指挥,边指挥、边为现场观众进行交响乐的通俗解说,广受称赞。在曹鹏教授的带领下,上海交通大学交响乐团成绩斐然。海量学生在毕业后受曹鹏教授影响继续与音乐为伴,参加由曹鹏教授创办并担任指挥的上海城市交响乐团。
2005年开始,受教育部指定,曹鹏教授和上海交大交响乐团作为出色乐团代表到各大学进行“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在30多所高校里举办过解说音乐会,对高校普及交响乐做出了要紧贡献。曹鹏教授多次率领乐团走出国门展开交流,获得很多国际奖项,为上海交大甚至中国的高等教育塑造了一张交响乐谱写的“世界名片”。
一片孕育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沃土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艺术团获得的成绩,不能离开上海交通大学这片沃土。上海交通大学一直致力于拓展并推进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将它作为大学达成“文化传承与革新”功能的一个要紧方法和渠道。学校以走近艺术、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升修养为主旨,以多姿多彩的艺术形式拓展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并将它渗透进学校中心工作,潜移默化浸润全校师生。同时,将艺术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要紧组成部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素养和艺术情怀相结合,培养高素质拔尖革新人才。公共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上海交通大学要紧的文化标签,凝聚、服务和教育年轻人学生,引领树立与年代进步相适应的主流价值观,并培育一同的文化追求。
艺术教育工作和其他大学文化建设工作一样,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好的体制机制保障。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专门成立艺术教育委员会,艺术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和副主任由校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担任,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和学生艺术团团长由艺教委主任兼任,艺教委的秘书长人选相对稳定,委员会按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艺术教育工作和学生艺术团建设,艺术教育和学生艺术团平时工作归人文学院具体负责。如此的组织结构既保证了艺术教育的顶层设计,也保证了艺术教育和学生艺术团的可持续进步。
一个高校对大学生的艺术教育工作,决不是某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事情。学校在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的协调下,教务处、研究生院、学指委、宣传部、校友会、基金会、后勤部门等各方面互合适合,才能保证艺术教育和学生艺术团工作的顺利拓展。拓展艺术教育工作还需要相当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学校艺术教育中心维持十多位专职教师,另有十多位外聘兼职教授长期辅导学生艺术团。学校每年支持学生艺术团平时经费,在985项目中还列专项予以支持,并且通过社会捐赠为学生艺术团提供更丰富的资金支持,有效支撑了艺术团的进步和艺术教育活动的拓展。
上海交通大学在2012年举行首届国际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此后每二年一届,艺术节以“文化的交流,艺术的畅想”为主题,共设六大板块:“春草鹿鸣”——音乐、舞蹈,“彩袖红钟”——戏剧、戏曲,“文绘华彩”——文学、绘画,“慧心巧匠”——建筑、雕塑,“浮光掠影”——影视、摄影,“汇行天下”——跨文化交流。艺术节由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牵头,多部门联动,通力配合,相互支撑。2014年第二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期间,累计组织各类大型演出40余场,其中校内原创演出10余场,校外邀请优雅艺术演出近30场;各类大型展览及艺术讲坛近20场;其他各类活动累计100余场;受众近5万人次,惠及全校广大师生、校友及周围社区居民。
艺术教育坚持“四个结合”
上海交通大学在艺术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坚持做好四个“相结合”:即提升教师艺术文化素养与提升学生艺术文化素质相结合,请进去与走出去相结合;继承传统经典与革新艺术形式相结合;重点提升与全方位普及相结合。
要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素质,提升教师的艺术文化素养是基础和重点。因此,上海交大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尽量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活动,鼓励教师拓展学术研究,专职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者和高级职称者逐年提升,教师的素养水平提升后,言传身教,促进了学生艺术文化素质的提升。
学校重视引进出色的艺术资源,邀请国家级顶尖艺术院团、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剧目等精品演出走进交大,同时强化演出和鉴赏相结合,看重从常识、精神和文化内涵上充分挖掘。十多年来共引进京剧《成败萧何》、越剧《红楼梦》、《梁祝》、沪剧《日出》、昆曲《长生殿》、歌剧《雷雨》、晋剧《打金枝》、话剧《立秋》、舞剧《天边的红云》等近百场,很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师生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核。除此之外学校很看重引进海外大学和年轻人艺术团体的交流,近13年已经有40个海外艺术团体来校演出。2014年,学校与上海国际艺术节组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又一个知道世界出色文化、提升审美情趣的有效平台。同时,学校还组织学生艺术团走出去参加国际比赛和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演出。在前十年学生艺术团曾16次出访的基础上,2012年学生舞蹈团和民乐团访问欧洲孔子学院进行八场演出;合唱团赴德国参加德累斯顿国际合唱节;2013年交响乐团赴欧洲四国著名大学演出;合唱团赴俄罗斯参加圣彼得堡国际合唱节比赛;管乐团赴台湾参加嘉义国际管乐节演出;2014年民乐团赴法国巴黎高科演出;合唱团赴美国参加圣地亚哥国际合唱节;管乐团、民乐团和舞蹈团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演出。
传统经典作品的学会是学生艺术团的底蕴和基础,但伴随年代的进步和青年赏析喜好艺术形式内容的改变,学校十分重视艺术作品的创作革新,比如,上海交大相声协会创立十年来,共创作了150多段相声作品。2010年,原创相声剧《交大这类事》在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中崭露头角,摘取了最高荣誉“校园戏剧奖”。三年来,交大艺术团借用专业力量一同创作了大型话剧《钱学森》、话剧小品《真情》和《爱是蓝色的》、创作了舞蹈《期望》和《战火青春》、创作了民乐《嚣板》和《西海红柳》,演出成效非常不错,参加的全国和上海比赛都获得一等奖。师生们在演出形式上也作了不少新的尝试,比如交响乐和琵琶、交响乐与独唱和合唱、管乐与二胡、管乐与独唱。
国际化办学是上海交通大学的要紧特点,上海交通大学把拓展学生艺术方面的对外交流,作为学校推行国际化办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过程初中生的素质遭到提高,学校的文化环境得到增强,学校的国际知名度不断扩大,艺术团学生的对外交流成为学生们提升参与排练兴趣的动力,更成为大学生涯的美好回忆。
一群热爱艺术的交大学子
两次获得国际金奖、十一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在这样厚重的荣誉的背后,凝结着艺术团师生们挥洒不尽的汗水。
参加第四次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时,上海交大交响乐团筹备的参赛曲目《美狄亚的复仇之舞》在国内尚未公开演出过。《美狄亚的复仇之舞》选自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早期的芭蕾组曲《美狄亚》。作品由长笛、短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降E大调单簧管、低音单簧管、巴松管、喇叭、小号、长号、大号、定音鼓、小鼓、大鼓、三角铁、钹、木琴、竖琴、钢琴、弦乐等多种乐器组成,困难程度特别高。怎么样完成好这第一场演出,成为乐团师生们面临的重大考验。上海交通大学学生交响乐团历时半年精心筹备,克服重重困难,所有成员舍弃了寒暑假及新年假期刻苦备战。刚到天津,全体成员不考虑舟车劳顿、天气寒冷,在缺少排练场地的条件下于室外努力排练。
上海交大合唱团的选曲为英文作品《Go lovely rose》和中国作品《赶牲灵》。在2014年5月于菁菁堂举行的合唱团专场演出时,这两首曲目业已用成熟姣好的姿态向公众呈现。然而为了全国比赛,合唱指挥、人文学院的张沁老师精益求精,以追求完美的态度对作品的表现及意境进行反复的钻研,还请来专业舞蹈编排依据歌曲的表达设计动作;在2014年8月合唱团赴美国圣地亚哥参加国际合唱艺术节期间,邀请美国的著名合唱指挥对团员们进行针对性的英语演唱发音指导。张沁老师在排练时推敲之细致,精准到每个气口怎么样轮流换气以维持总体气息的连贯,精准到每个母音的口型要怎么样动用面部肌肉才能获得理想的音色,精准到每个动作怎么样伴随节拍整齐划一以得到评委视觉听觉的双重一定。为了最后舞台上八分钟的展示,付出的是一个春秋的沉淀。当华夏在阴历新年的喧嚣中沉醉正酣时,合唱团的同学们已在年初四陆续离开家乡回到学校参加临行前的最后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