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胎教之见物而变
国内古时候医学家非常早就提出了妇女怀孕将来见物而变的胎教理论,后世并将它发扬广大。如隋巢原方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写道:妊娠3月名始胎,当此之时,血不时尚,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大体意思是,妇女怀孕3个月时,胚胎已渐次发育成胎儿,这个时候虽然已从形体上初步成形。但还没定型,即所谓未有定仪,其可塑性非常大,当孕妇见到带有哪些特点的东西,她所怀胎儿的形象,包含胎儿的形体和精神,也就会随之产生变化,这就是见物而变的本意。故此给那些想生一个长相漂亮、体力过人、才华出众的孩子的孕妇提出了需要,在孕期内要多想好事,多做善事,多看美好的事物,以期感化腹内的胎儿。通过妈妈美与善的好见物刺激,而使胎儿向愈加聪明、善良、健康、好看的方面变化。比如五帝时帝妃子姜源氏妊娠期间性情清静,爱好稼樯,常常随夫郊祭。察看植物成长,所以她的儿子后稷能种五谷,成为国内农业的第二始祖。这里边即寓有见物而变的意思。古人见物而变胎教理论的提出,当然受当时文化背景的影响,有年代的局限性,但还是有肯定的科学价值和实质指导意义。